培养单位代码及名称: 806 红宝石9999hbs
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0901 作物学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思想品德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献身农业、服务农民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素质
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国内外现代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动态,具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要敢于进行学科交叉和融合;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作物学研究领域或专门技术上获得创新性成果,具备从事作物学教学、科研、管理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3.身心素质
身心健康,具有承担作物学学科专业各项工作的良好体魄和素质。
二、基本要求
作物学硕士应具有较全面的作物学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技术指导与生产管理的基本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掌握已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共性知识以及本学科共性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所属研究方向和培养方向的要求,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要在不同研究方向上有所偏重。
1.学术素养
硕士生应该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能积极为农业生产和三农建设服务。应该具有较坚实的作物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相关领域专门的应用性知识;具有较强的作物学研究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术道德
在各项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讲求学术诚信,恪守学术规范,具有学术自律意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和学术成果,遵守约定俗成的引证准则;严格保守国家机密,遵守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3.学术能力
要求硕士生具备较强的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集成的能力;具备从生产中或前人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开展研究的能力;积极培养良好的学术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学术思想和理论技术成果;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研究课题,制定试验方案,拓展研究思路,创新科学问题,撰写学术论文。
三、研究方向
1.作物高产理论与技术
根据作物-土壤-环境协调发展的原理,利用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等方法,在个体、群体水平上,研究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生理生态机制,定量化精确栽培调控技术,建立成套的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体系,实现作物生长发育的数字化调控。
2. 数字农业与专家系统
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现代精准农业技术完美结合,以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基于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的智能型农业专家系统和作物病虫害预防预报数字系统。
3.作物功能基因发掘与利用
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作物重要性状基因的挖掘及功能验证,同时开展各种突变体的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为水稻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4.作物分子育种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以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育种理论和关键技术、功能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应用以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作物新品种。
5.园艺作物次生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
应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技术与方法,研究园艺植物发育与代谢过程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生物碱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探讨次生代谢的调控网络,为提高园艺产品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6.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利用生理生化、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研究植物感知环境胁迫因子(干旱、低温、盐害等)的分子机制,挖掘植物抗逆相关新基因,探索其作用的生理和分子途径,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抗逆性奠定理论依据。
7.作物种质创新与基因组研究
以主要农作物玉米等为研究对象、以发掘重要功能基因为目的,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等技术方法,克隆功能基因,明确功能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解析作物高产优质抗逆等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发生机制,创制符合现代育种目标的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多抗作物新品种。
8.植物资源挖掘与利用
挖掘各种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和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手段涉及包括植物系统分类、植物化学、植物生理等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目的在于发掘新资源、开发新原料、发现新成分、开发新产品等。
9.植物营养与分子生物学 
利用植物营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研究植物感知外界环境胁迫信号并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防御机制,研究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调控过程,挖掘植物养分高效利用、抵抗矿质元素毒害逆境的关键因子。
10.资源再利用与污染控制
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污染控制为中心,开展农业秸秆废弃物肥料化技术,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提升农田有机质技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缓解土地资源污染问题提供基础。
    11.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
研究植物-土壤-环境养分定量化、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根际调控、新型可控释肥料方面内容,以调控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为手段,达到养分高效、作物高产、减少环境污染。
    12.土壤生态与土壤质量
以土壤环境和土壤质量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性质和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土壤外来化学物质、土壤生物与土壤非生命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组成、性质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深化对土壤环境生态过程及土壤质量退化与修复过程的认识,达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四、学制和最长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三年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四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五年。
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毕业)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具体按学校、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五、培养方式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采用个别指导或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必修环节几部分组成,其中必修环节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三年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不少于20学分。
七、培养环节
(一)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硕士研究生入学选定指导教师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确认后报所在培养单位备案。研究生在执行计划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征得导师同意后修改并报所在培养单位备案。一般在入学当月完成。
(二)文献综述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后,对选题所涉及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就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形成文献综述,完成后上传至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审核通过获得1学分。一般在第三学期完成。
(三)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做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在开题报告会上报告,经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上传至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审核通过后获得1学分。一般在第三学期完成。
(四)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会议以及学科领域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
(五)中期考核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期阶段,应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完成。
(六)社会实践
本学科要求硕士研究生参与相关的农业生产实践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由导师负责对其实践环节的真实性进行考核评价,成绩为通过或不通过。一般在第五学期完成。
(七)预答辩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否进行预答辩由各学科自行确定,并分学科组织进行,预答辩有关要求应参照《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管理办法》执行。通过预答辩满3个月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八)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及答辩要求按学校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见《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每年度分上半年、中期、下半年三个批次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包括答辩资格的申请、论文评阅、答辩及学位授予等环节。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及答辩要求按学校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标准
完成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并合格、取得相应成果、通过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意见及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学历颁发标准
研究生学历颁发标准按照《吉林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文件中有关规定执行。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合格,毕业(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申请提前毕业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课  程  设  置  表
 
  
   | 类 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任课教师 | 学时 | 学分 | 授课方式 | 考核 方式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 公共必修课 | A0121802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1 | 
 | 
  
   | A0121802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 18   | 1   | 讲授 | 考试 | 1   | 
 | 
  
   | A 0521801001   | 硕士英语一外   | 
 | 60 | 3 | 讲授 | 考试 | 1/2 | 
 | 
  
   |     公共选修课     | 
 | 体育、艺术、外语类选修课至少获得1学分 | 
 | 16 | 1 | 讲授 | 考查 | 1 | 
 | 
  
   | 专业必修课 | A0923806001 | 生物信息学(同博士) | 王乐 | 32 | 2 | 讲授 | 考试 | 1 | 
 | 
  
   | A0923806002 | 论文写作指导1 | 尤江峰、张志华、王乐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04 | 专业外语1 | 胡兰娟 | 16 | 1 | 讲授 | 考试 | 1 | 
 | 
  
   | A0923806006 | 作物研究法 | 崔金虎、王洪预、李秋祝 | 48 | 3 | 讲授 | 考试 | 1 | 
 | 
  
   | A0923806007 | 作物学Seminar | 王英、贾承国、张春雨等 | 48 | 3 | 讲授 | 考试 | 1 | 
 | 
  
   | 专业选修课 | A0923806010 | 高级植物生理学 | 吴涛、石武良、苏胜忠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11 | 作物生产专题 | 都兴林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12 | 作物生态学 | 都兴林、张怡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13 | 作物与环境 | 崔金虎、李秋祝、王洪预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14 |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 崔金虎、王洪预、李秋祝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15 | 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展 | 李秋祝、姜文洙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16 | 人工智能与智慧农业 | 王成、姜长松、梁天也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17 | 现代农业机械 | 姜长松、梁天也、王成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18 | 精准农业 | 梁天也、姜长松、王成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19 |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专题 | 王庆钰、王英、李景文、闫帆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20 | 数量遗传学 | 姜文洙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21 | 高级作物育种学 | 王庆钰、王英、李景文、闫帆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22 | 作物分子育种理论与应用 | 王庆钰、闫帆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23 | 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方法 | 姜文洙 | 16 | 1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24 | 植物分子遗传学 | 王英、胡兰娟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25 | 种子科学技术与专题 | 李景文、吴涛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26 | 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 闫帆、吴涛、胡兰娟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27 | 植物基因工程 | 闫帆、王庆钰、王英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28 | 植物表观遗传学 | 胡兰娟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29 | 实验安全教育及实验技能训练 | 闫帆、王庆钰、王英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30 | 色谱分析方法及应用 | 刘雅婧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31 |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 王乐、李钊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32 | 植物分子生物学 | 单晓辉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33 | 作物生物技术育种 | 原亚萍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34 | 植物细胞生物学 | 苏胜忠、单晓辉、石武良、李贺 | 32 | 2 | 讲授 | 考试 | 1 | 
 | 
  
   | A0923806035 | 植物种质资源seminar | 原亚萍、韩俊友、苏胜忠、单晓辉、李世鹏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36 | 植物细胞工程 | 张明哲、石武良、贾承国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37 | 化学生态学 | 秦建春、王尚、李贺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38 | 植物化学 | 韩俊友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39 |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 李绪彦、翟璐璐、王晶莹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40 | 高级园艺育种学 | 郭庆勋、张春雨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41 | 园艺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Seminar | 张春雨、边少敏、李绪彦、郭庆勋、贾承国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42 | 现代园艺生产理论与技术 | 李绪彦、王晶莹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43 | 园艺产品营养与功能 | 李斌、 翟璐璐、贾承国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44 | 现代园艺植物研究方法与技术 | 贾承国、翟璐璐、张春雨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45 | 园艺专题与讨论 | 边少敏、李绪彦、翟璐璐、张春雨、王晶莹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46 | 植物生物技术 | 贾承国、张春雨 、翟璐璐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47 | 生物数据库与在线分析 | 边少敏、李绪彦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48 | 土壤科学原理与方法 | 谢忠雷、张玉斌、王晓丽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49 | 土壤退化与修复 | 张玉斌、曹宁、王晓丽、侯丽园、张怡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50 |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专题 | 曹宁、张玉斌、王晓丽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51 | 土壤与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技术及应用 | 曹 宁张玉斌、王晓丽、侯丽园、张怡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52 | 土壤与环境科学专题 | 张玉斌、王晓丽、侯利园、谢忠雷、张怡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53 | 根际生态学 | 曹 宁、张玉斌、王晓丽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54 | 现代仪器分析原理与技术 | 谢忠雷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55 | 土壤生态学 | 张怡、王晓丽、侯利园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56 | 施肥与环境保护 | 王晓丽、张怡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57 | 现代资源环境分析技术 | 侯利园、曹 宁、王晓丽、张怡、鞠会艳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58 | 环境微生物研究方法与技术 | 侯利园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59 | 痕量污染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 | 王晓丽、谢忠雷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60 | 高级植物营养学 | 杨振明、尤江峰、张志华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61 | 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 鞠会艳、张志华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62 |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 尤江峰、杨振明、边鸣镝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63 | 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 尤江峰、杨振明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64 |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进展 | 杨振明、尤江峰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65 |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 张志华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66 | 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 | 边鸣镝、姜文洙、吴涛、周连霞、张志华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67 |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 李贺、高洁 | 16 | 1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68 | 植物分子细胞生物学 | 石武良、苏胜忠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69 |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 石武良、贾承国、李斌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70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石武良、张玉斌 | 24 | 1.5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71 | 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 鞠会艳、张志华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072 | 高级生物统计学 | 王英、姜文洙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 A0923806100 | R语言与生物信息绘图 | 李世鹏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A0923806101 | 高通量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 李世鹏 | 32 | 2 | 讲授 | 考查 | 1 | 
 | 
  
   | 
 | 
 | 
 | 
 | 
 | 
 | 
 | 
 | 
 | 
  
   | 必修环节 | 
 |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 
 | 
 | 1 | 
 | 考查 | 1 | 
 | 
  
   | 
 | 学术活动 | 
 | 
 | 
 | 
 | 考查 | 1-6 | 
 | 
  
   | 
 | 文献综述 | 
 | 
 | 1 | 
 | 考查 | 3 | 
 | 
  
   | 
 | 开题报告 | 
 | 
 | 1 | 
 | 考查 | 3 | 
 | 
  
   | 
 | 中期考核 | 
 | 
 | 
 | 
 | 考查 | 4 | 
 | 
  
   | 
 | 社会实践 | 
 | 
 | 
 | 
 | 考查 | 5 | 
 |